四史学习

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党史百年·重要论述】9月15日

发布日期:2021-09-15    作者:化学工程学院     来源:     点击: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十五日,毛泽东致开幕词,指出: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他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从我们国家的性质、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步骤、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和人民的权利与义务、民族区域自治等方面,说明了宪法的基本内容。报告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全体人民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共产党员必须在遵守宪法和一切其他法律中起模范作用,全国各族人民要为保证宪法的完全实施而奋斗,为把我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周恩来二十三日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目的,就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为了充分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又必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因此,我们人人都要关心提高我们国家的生产力。报告还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1956年9月15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毛泽东致开幕词。他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指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全面经济建设的高潮,他向全党提出了必须善于学习的任务,指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我们决不可有傲慢的大国主义的态度,决不应当由于革命的胜利和在建设上有了一些成绩而自高自大。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同日,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八大作政治报告。报告以《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正确地估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形势的基础上,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来的战略决策。报告指出: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报告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肯定了“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经济建设总方针,指出:党中央所建议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速度是积极的,同时又是稳妥可靠的。发展速度必须是积极的,以免丧失时机,陷入保守主义的错误;又必须是稳妥可靠的,以免脱离经济发展的正确比例,使人民的负担过重,或者使不同的部门互相脱节,使计划不能完成,造成浪费,那就是冒险主义的错误。报告还适应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提出改进国家工作的任务,包括:(一)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二)适当地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职权,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三)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四)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国家的法制。

2005年9月15日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他指出,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愿就此发表以下几点意见: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